病理医生的个人博客

远程病理学的临床应用

远程医学(tele medicine)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数据通讯技术,对医学资料和信息进行传输的一门新兴学科。远程病理是远程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,包括远程会诊、远程教学以及异地之间的学术交流。通过远程会诊可以实现资源共享,突破地域障碍,显著提高会诊效率和质量,减少对病情的延误。

目前,远程病理学在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国家的发展非常迅速。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现代通讯工具在远程医疗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会诊专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接收和发送病理切片图像,进行远程病理诊断[7]。

2011年Gimbel等[8]历时3年,从109例来自东非的普通外科病例中选取29例皮肤病理会诊,其中10例确诊为肿瘤,18例为炎性改变,1例为肿瘤与炎性改变并存。平均每个病例采图11幅(4—23幅),包括HE切片和临床数码照片。平均诊断周期7天。在29例病例中有22例是通过静态病理图片进行诊断的,其余7例因图像质量差、缺乏临床信息或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支持而未作出明确诊断,其中作出初步诊断为5例,不能诊断的为2例。在作出明确诊断的22例病例中,其中7例为肿瘤,15例为炎性改变。18例在后期对病理切片进行常规会诊,结果与远程静态图片会诊结果进行比较,准确率为91%,Kappa值为0.86,表明两种会诊方式有较高的一致性。2013年Ribback等[9]历时两年半,对来源于泌尿外科、妇产科和皮肤科的1 204例术中冷冻切片行远程病理回顾性诊断。结果与常规切片得出的诊断进行比较,吻合率达到98.5%,其中188例为恶性肿瘤,174例后经常规切片确诊,灵敏度达到92.6%,每一张冷冻切片的平均远程会诊时间为(10.58±8.19)min,同时提示利用虚拟切片的远程病理诊断成本低于智能显微镜。

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建立为病理远程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。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于2010年7月建立虚拟切片教学实验室,建成虚拟切片教学库。在实验室用户端电脑中安装虚拟显微镜软件,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用户端浏览病理教学的虚拟切片[10]。

我国的远程医学起步较晚,但近年来发展迅速[11],于2011年10月建立覆盖全国的远程病理诊断网络,分别建立三级会诊中心[12]。(1)区域会诊中心:北京协和医院为北部区域会诊中心,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南部区域会诊中心,华西医院为西部区域会诊中心。(2)省级会诊中心:如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、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。(3)基层试点医院:如辽宁省瓦房店医院、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等。远程病理网络的建立,不仅使一些疑难杂症得到了明确诊断,同时提高了基层医院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。

远程病理会诊作为一项成熟的远程医疗方法,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以及技术问题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,这项技术将会对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。

 

摘自 中华病理学杂志 2015年44卷11期 作者:王华 曹雅静

分享到:更多 (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